痛風-陳啟源醫生
第一次痛風應該是五年前,發生頻率大約一年1~3次。本身不菸不酒,但會喝飲料吃炸物火鍋等。
先前到台北醫學院家庭醫學科看診,那時醫生說血液尿酸偏高,要少吃高普林的食物,並且多喝水。如果尿液呈現淡黃色的,表示水仍舊喝太少,要近乎無色。之後就多喝水、被動的等痛風牙起來時,吃秋水仙。
其實得感謝家裡附近藥局的藥師。藥師看我買痛風藥,便規勸我看醫生,因為血液中過高的尿酸也會影響腎臟等內臟。爬文PTT痛風的分享,找到陳啟源醫生。宏恩醫院有痛風科,診間外門庭若市,蠻多是臉色黝黑、身材肥胖,甚至身上有明顯的腫脹。
醫生解釋痛風大致分兩種:排出尿酸困難、產生尿酸過多。痛風大都是遺傳,飲食大概只佔10%左右。抽血後,拎了一個桶子回家:儲存一天的尿量,再取樣送回醫院檢測。我的狀況是排出尿酸困難,血液尿酸值為7點多毫克。
吃了三天降尿酸的藥(Benzbromarone)便痛風發作。醫生說是正常的,因為我體內有尿酸結晶的堆積,清除時也會導致痛風。
我想就乖乖吃藥,過陣子回醫院抽血看尿酸有沒有降下來,順便觀察能撐多久不會痛風。